初夏时节,在绿荫掩映的河湖岸边走一走,感受流水潺潺的水生态福利,是人们舒缓身心的好选择
初夏时节,在绿荫掩映的河湖岸边走一走,感受流水潺潺的水生态福利,是人们舒缓身心的好选择。不过,在这些生态美景背后,其实蕴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专业养护工作,小编今天带你走近这些水环境的守护者。下午2点,两位养护工人正顶着烈日,踩在北横泾河道一侧浮板上收割鸢尾。鸢尾是一种具有净化水质、美化水景等作用的水生植物,现在为何要将它们割除呢?据闵行区养护单位负责人夏鑫透露:“鸢尾如果不割的话,到七八月份会有点发黄,而且台风来了容易倒伏,所以现在把它割短一点,等到进博会期间它还会再长高的,可以有最好的状态。”其实,为了保持水生植物的最佳生长状态,闵行区河道管理部门早在4月底就提前编制了河湖管理养护的复工复产工作方案,并在5月底在全区开展“清积存”专项行动,重点关注疫情期间积压下来的水域漂浮物、河道边陆域垃圾、杂草、水生植物和树木修剪等工作。“6月份开始,河道养护人员已全员到岗,后续将重点关注河道设施修复、水质维护等工作,区域内的水环境面貌也已基本恢复,也欢迎市民在河道边休憩、健身。”闵行区水利管理所副所长李青表示。“现在花开得很好,而且也看到许多养护单位人员都在这边养护,感谢他们,对我们周边的环境提升很大,为居民生活、休憩提供了很好的去处。”市民说道。除了生态环境的改善,闵行区每月还会对全区1700多条河道进行水质采样监测,并布设了200多个24小时在线的水质自动监测站,确保相关水域水质安全。闵行区水文站副站长蒋丽表示:“水质每隔4小时数据都会自动上传,主要是监测溶解氧、氨氮这些指标,如果水质有异常它就会自动报警,水务局就会启动一个水质处理的临时应急预案,由专班人员会对水质做相应的处理。”在自动监测的基础上,闵行区还会在每月组织市考断面、镇级及以上河湖断面、村级河湖等的水质人工监测,用客观公正、准确可靠的数据为水环境治理和河湖长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。